读史使人明智,知古可以鉴今。5月25日,新商界班升级课程《比强者更强:解读传统文化中的领导智慧》精彩开讲,赵玉平老师采用历史典故结合实际案例的授课方式,将经典文学中蕴含的人生哲学和管理智慧与现代管理相结合,帮助企业高层管理者开阔眼界、启迪思维、提升自身修为和经管能力。赵老师的课程非常受到同学们的欢迎,现场座无虚席,每位参与者都沉浸在赵老师生动而深刻的课堂讲解中。
课堂回顾
一首送别诗隐喻古人管理智慧
毕竟西湖六月中,风光不与四时同。
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。
这首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》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。然而赵玉平老师却告诉我们这首西湖美景的送别诗,其实是用传统文化隐喻古人的管理智慧。
林子方当时正担任直阁秘书这一职位。实际上就是皇帝的秘书,这个职位并不高,也就是相当于六七品官的样子,但是他的位置非常特殊。杨万里当时是秘书少监这个职位,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这个身份,也就是林子方的顶头上司。由于林子方年轻有为,皇帝很欣赏他,给他连升三级,把他外放到福州任知府。
杨万里作为林子方的上级兼挚友,从内心来讲,他是不愿意让林子方走的,于是就写了这首诗,希望他能够理解自己的心思,留在皇帝身边。古人一般都是用天指皇帝,“接天”就是在皇帝身边工作,每天都能够见到皇帝,就算你是一个普通的秘书,你个人的前途也是无量的。
领导面对挑战,如何带团队?
在带队伍方面,赵玉平老师讲到,新时代人力资源管理要从硬管理向软管理转变。少用考核手段,多用文化手段、情感手段、心理手段带队伍。领导力建设金字塔模型包括四个力:统御力、激发力、培养力、约束力。其中约束力是硬管理,统御力、激发力、培养力都是软管理,领导带团队不仅要重视约束力,也要重视统御力、激发力、培养力。同时为我们分享了毛主席的带团队方法。
毛泽东带团队方法:
1、抓两手,促中间。抓住表现最好和表现最差的员工,奖罚分明,由此带动中间的员工。
2、弹钢琴,牵牛鼻子。弹钢琴即做事注意轻重缓急,有空白有跳过。牵牛鼻子即抓住事情的关键点。
3、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。
4、先当学生,再当先生。要学习借鉴底层群众的智慧。
5、没有标杆,标准会失去意义。很多事情没有做好,是因为没有建立标杆。
水浒传中英雄为什么喜欢吃牛肉?
在讲解《水浒传》名著时, 赵老师分享了其中的细节以及背后的历史文化。如在《水浒传》中,梁山好汉“大碗喝酒,大块吃牛肉”的场面比比皆是,似乎这样才能体现出好汉的英雄气概。熟悉历史的人应该知道,中国自西周到清朝,一直对牛都存有很高的敬意,而且法律强行规定牛在禁杀之列。对私自宰牛者,历朝历代也都有着严厉的惩罚措施。施耐庵在《水浒传》中强调梁山众好汉喜欢吃牛肉,是因为牛肉是具有“造反”意义的象征性食物,这比较符合当时的社会背景。
为什么武松能喝18碗酒呢?
武松生活在宋徽宗时期,当时的酒分为浊酒和清酒两种。清酒的筛子比较细,酒精度数比较高,是富贵人家喝的酒。浊酒的筛子比较粗,里面会有酒糟,酒精度数比较低,是普通百姓家喝的酒。结合原著提到,小二满满筛一碗酒来,武松拿起碗一饮而尽。可知武松当时喝的酒应该是浊酒。古语有云,一壶浊酒喜相逢,浊酒的度数一般是3~5度,所以武松才能喝18碗酒不醉。
课程金句
1.小团队管理看《西游记》,大团队管理看《水浒传》,人际关系看《红楼梦》,斗争学习看《三国》。
2.员工干活用能力,领导干活用能人。看一个人领导水平,不要看他做了什么事,而是要看他用什么人做事。
3.成为高手的方法是把技能变成本能。
4.能做大事是能力,会做小事是功力。在小习惯中成就大事业。
赵玉平老师的课程中不乏深刻而幽默的金句,将经典文学中暗藏的管理思维,深入浅出展现给大家,引得现场掌声阵阵,笑声连连,同学们争相和老师合影留念。
结语
这是一次传统文化的饕餮盛宴,也是一次难得的跨班级联谊交流。赵玉平老师强调,学文化不只是学“文”,重点在学“化”。希望同学们能把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道理和规律转化成行动指南,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透过现象看本质,打开企业经营新思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