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月9-11日,著名企业战略管理专家潘诚老师为大家带来精彩课程《民营企业转型成长之路》,结合其多年企业研究实践心得,从重审思维:历程反思与文化引力;重定方向:市场创新与战略张力;重构系统:生态进化与组织活力;重燃激情:持续学习与团队耐力四个角度出发,为同学们讲授新变局下民营企业战略转型与变革创新。
课程回顾
授课老师:潘诚
著名企业战略管理专家
01有的放矢:从公司到课堂学什么?
试想我们今天的创业者和以往有什么不同?
1. 要有本土经验
2. 要有全球视野
3. 要有专业能力
4. 要有人文情怀
一般的企业老板遇到问题,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;优秀的企业老板举一反三,积累经验;卓越的企业老板先谋后动,提高认知维度。正所谓生而知之是本能,行而知之是经验,困而知之是教训,学而知之是见识。所以老板重回课堂学习,学的是见识,是思维,是认知升级。
02结构思考:从碎片到系统做什么?
有了好的工具方法,先进的思维模式,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办呢?
1. 前瞻思考量化取舍制定清晰目标;
2. 清晰目标细化分解形成解决方案;
3. 解决方案固化培训提升员工素养;
4. 高素养员工优化迭代产生前瞻思考。
这样循环往复,形成闭环,不断沉淀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。
相对的,如果企业出现问题,一般也是这几个方面:
思维出问题,发展就没空间;
管理出问题,执行就没效率;
学习出问题,队伍就没后劲。
03善问者学:支撑未来要靠什么?
回到本源是支撑未来的关键因素,懂得"前思、反思、当下思"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方式。
前思:经验——我们为什么能成功?
反思:问题——过去的成功因素能否保证继续成功?
当下思:对策——要想获得更大成功还需要补充什么?
正如海尔集团张瑞敏所说:从来没有成功的企业,只有时代的企业。物竞天择,适者生存。只有紧跟时代,紧跟潮流,因势而谋,应势而动,顺势而为,才能创立伟大企业。
04外部环境:好日子没有了
一个时代结束,往往因为,某一件事,而加快原有进程。疫情几年我们总是关注形势何时好转?却很少有人思考:疫情这几年我们有无进步?很多时候击垮我们的不是疫情,而是本就虚弱的免疫力。最近全国调整疫情风控政策,很多地方都解开了,但是我们扪心自问,解封后,是不是就能恢复到以前的状态?或许真正的考验,才刚刚开始。
05内生困境:哪些坏习惯需要改?
回顾各个年龄段的中国企业家群体,大多有一些共同特质:如吃苦耐劳,大胆开拓,责任担当等。但是不可避免地,我们也存在很多坏习惯:
1. 短期行为:急功近利,创新不足
2.物质崇拜:庸俗成功,奢侈消费
3. 好走捷径:丛林法则,忽视规范
4. 血缘认同:家族治理,迷信关系
从关注眼前到立足长远,从追求欲望到完善心灵,从投机取巧到本分务实,从人治到法治,摆脱坏习惯,才能让企业走得更长久。
06底层逻辑:做企业首要抓什么?
德鲁克说:创造专属于你的顾客。做企业就是栽树,只能从下往上生长。
果实:企业社会效益
枝叶:运营管理能力
树干:员工人才队伍
树根:独特客户价值
任正非说: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呼唤炮火。当你不知道干什么的时候,就和你的客户在一起。永远不要忘记客户,永远不要被客户忘记。
小结
后疫情时期,是民营企业转型成长的关键时期。疫情防控虽然放开,但真正的考验,才刚刚开始。作为管理者,要时时反思:思考企业如何进步?如何提升免疫力?如何规划企业健康成长和发展?要不断学习,不断升级战略转型、组织变革以及业务模式的系统认知。行稳致远,驭变向新,学习对于企业家而言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过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