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日趋繁荣的今天,总有一些人直面危险、替我们负重前行……
在青岛,有这样一家民营企业,他们总是出现在森林灭火和抗洪救灾等航空应急救援的一线,用实际行动诠释“护林防火卫士,应急救援先锋”的企业文化内涵。他们开发了多项直升机应对应急救援任务的专利产品,改变了防汛抗洪几千年来肩扛沙袋封堵决口的历史,对航空应急救援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!这就是青岛直升机航空有限公司。
2021年10月,青岛直升机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长,也是海大新商界24班的学员陈谦先生做客央视《对话品牌》栏目,与大家一起分享青岛直升机航空的成长之路。
因为热爱,所以坚持
成就国内航空救援最大的机队
爱因斯坦曾说过,对于一切来说,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。陈谦董事长已连续工作50年了,前20年在国企工作,后30年自己创业,他不仅是位企业家,还是一位懂无线电技术、机械加工技术、直升机技术的复合型工程师。30年来,他一直与米-171直升机相伴,不离不弃。
砸掉铁饭碗,对于很多人来说,都是一件惋惜的事情,但是陈谦并不后悔。在他看来,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一件快乐的事,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,因为热爱,所以坚持。
在陈谦的领导下,青岛直升机航空遵循“专一机型、专业管理、专项服务”的经营理念,在激烈的通航业务竞争中稳步发展,现运营米-26TC型直升机2架,米-171型直升机19架,成为国内专业从事航空应急救援最大的机队。公司除总部基地设在青岛外,还拥有东北加格达奇、西南大理两处航空基地,形成航空护林、石油巡线、海洋监测、城市消防、应急救援、飞行培训以及直升机维修等全面发展的特色企业成长之路。
智慧抢险,航空救援
为应急救灾贡献力量
一直以来,抗洪救灾都是应急救援领域的急重难点,缺口封堵难度大,传统的方法是用人力背沙包,肩抗背驮沙袋去堵缺口,效率很慢,有些堤坝被冲垮以后,汽车过不去,人过不去,进一步加大了救援难度。
陈谦在参加武汉抗洪的时候,发现可以用直升机吊集装箱来封堵缺口的办法。一个集装箱有40立方的容积,将其内部挖空之后,做成一个活门。进入水中后,相当于40吨的金属箱子在水底抬高水位,阻断水流,减少洪水冲击的力度。多丢几个集装箱,就能把洪水快速堵上。
然而没有先例的事情,总是伴随着风险。由于集装箱的不规则性,用直升机吊集装箱进行空中作业难免会出现晃动。稍有不慎,很可能把飞机都拖到水里去。这就要求飞行员不仅要业务本领过硬,还要有一定的冒险精神。确定了想法,陈谦与飞行员、机械师仔细商讨,先从小的事情开始实验,确定是可行的,便大胆地开始训练。他说,风险是存在的,困难是存在的,但只要我们认真对待,是能够克服的。
经过反复实践,陈谦团队开发了多项直升机应对应急救援任务的专利,用于封堵堤坝决口的沉箱装置获国家专利,被评选为“司南发明奖”。陈谦开心地介绍到:目前封堵装置图纸正在标准化中,只要大批量生产,就能更多地应用到防灾减灾的体系当中。
做国家的守夜人
成立最美退役军人团体
除了过硬的业务本领,青岛直升机航空还是退役军人的俱乐部。全公司员工260多人,有180人是退役军人,占公司73%。陈谦讲道,抢险救灾不光要技术好,更要政治觉悟高,要有献身精神,飞行员们到火场灭火,到险情去堵洪水,随时都会出险,要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,做好国家的守夜人。
2020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,青岛直升机航空也抽调了3架飞机去驰援武汉,当时去的15人中有14人是退役军人,都是党员,最老的军龄有32年。当时的环境十分紧张,但愈是环境紧张,党员们愈是迎难而上。他们成立了临时党支部,向湖北省应急厅递交了请战书:“我们在这里备勤,抗疫需要什么,请随时指挥……”
疫情最艰难的时候,青岛直升机航空队伍坚守70多天,用直升机为武汉各处送来急需的药品,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和国守夜人的职责。疫情结束后,山东省省委特授予最美退役军人团体称号。“这是一份特殊的荣誉感,能够为应急救援贡献力量,我感到非常光荣。”陈谦说道。
立志当高远,驰于天地间,海大新商界班为拥有像陈谦同学这样把责任扛于肩上,将人民存于心中的学员而欣慰。未来,我们希望青岛直升机航空能够继续稳步发展,为应急救援行业带来更多的新气象,新面貌。同时,海大新商界班还有很多像陈谦一样的同学,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着才智,以自己的方式为半岛地区的发展贡献力量。欢迎更多企业领导者加入海大新商界班,与精英同窗一起学习,共谋发展。